红海竞争中电商需以价值突围
任何一种商品经济在走向成熟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大众化市场竞争,即使有少数领域可以因技术形成门槛,那也无法阻挡红海时代的对弈厮杀,产品从个例走向泛化,再从泛化走向标准,这是现代商业的规律。
对于商家的折扣和优惠,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特别是大批的互联网应时商品泛滥的时代,人们现在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体验,而非单纯的便宜。可是对于电商来说,在薄利化的今天,只要把商品卖出去,转化的利润再低也都是极好的,这就是一个泛化商品时代带来的不同。
互联网电商如今俨然已经走进内容时代,这些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商品环节,这样一来依靠产品优势就成为了一种奢望,过去那种依靠扩张和宣传带来的效果正在消退,一度是现象级别的电商风口早已进入了深度红海。主流国家经济体市场已经完成从生存基础到生活完善的变化过程,这对于传统供给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什么传统实体产业会逐步走向凋零,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其成本高企,辐射受众有限,同时偏向于保守化的商品渠道,导致了它在和新生互联网电商的竞争中丧失了大部分话语权,以至于衰落至斯。但是不要忘记,除此之外电商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年发展得极具规模,最大的原因在于它适应了时代供给的需求,以最小的代价输出庞大的廉价商品,省却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经营,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商品社会的意识和发展基础,最终完成了代际更迭。
然而当商品时代要求提升人性化和价值化时,即使是电商也必须面对类似传统实体的问题,那就是成本在竞争中必然会被放大。因为大批量的同质化博弈,谁可以在市占率中形成优势地位,谁就可以赢得生存的空间,而这些杀红眼的电商们在过去几年往往大量投入营销价格战,因而走向成本加剧的激烈角逐。
那么红海化之后的内容电商究竟会如何向深度发展,同时又会给未来的新商品时代带来什么,这是值得着重思考的问题。
电商进入深度红海
转瞬之间,互联网改变生活的口号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从PC时代应用推广开始,人们对于互联网有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和期待。其中作为消费领域的应用,从实体走向互联网也有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新鲜尝试走向更加多元,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消费形式的进步。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高效便捷的移动互联时代,人们随手可触的消费习惯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流话题。电商崛起确实是存在极大的推动力,最明显的就是商品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且流程大大压缩,成本趋向弱化。
当社会整体的生存消费需求极大满足之后,互联网电商的扩张化时代就已经结束了,那是一个依赖速度和规模带来冲击的模式,当这些都不再新鲜的时候,电商领域就不再是传统和新生的对抗。
电商正在走向深水区,过去的传统电商单纯充当供给平台和媒介渠道,他们做得同样是转手买卖,只不过相较于实体店铺更有优势而已。当发展进入到了内容电商时代,它兼具的内容和功能更加多元化了,在经营渠道流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平台展示特色化,诸如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都努力以更多的形式迎接这一挑战。
当前消费电商拥有以下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商品供给泛滥,渠道成本集中,大规模出现价格战等,头部垄断和底部争扎现象越发明显,这些都是出现行业瓶颈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得是,在整体竞争环境中,即使是头部优秀企业平台同样也备受压力,这就是电商进入深度红海的证明。
电商需要在竞争中突围
从根源上说,国人的消费正在提升,消费决定生产和市场,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发展法则,电商也不能例外。
对于电商而言,如何把商品做到深入人心并收获市场利润,并能与产业链紧密关联,是其经营最核心的内容。如今培植一个超级电商品牌,在这个遍地开花的年代并不容易,在过去几年激进扩张的年份里,大批量的商品都被迫在电商平台上拓展销量,那时候的主流消费动力是便宜和快捷,往往消费者都是对比了实体店面价格后选择了电商,各大平台纷纷借此做大。
当各大商家纷纷抛弃传统渠道研究互联网+的风口时,电商聚集了足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这个过程中即使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也难逃野蛮生长的弊病,优劣不一、服务意识淡薄、假冒伪劣盛行、商业营销过度,压榨产业链条,一切以利益挤占为前提的手段都可以在电商发展过程中见识到。不可否认野蛮生长是新生事物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生长过程,但直到现在很多电商仍然执迷于此,这明显是违背商业本末的。
市场的影响力确实可以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消费习惯也并非一成不变,起码客观上你要有让人们接受你的理由,同时也要贴合人们的需求,否则无论商业模式如何精致和复杂,都不会长久的。
如今的消费市场走向价值化和深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社会群体的认知度在广泛提高,这和教育水平、生活方式、三观融合以及个性化等要素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个性化需求上,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新潮范畴到价值风口,年轻一代人正在脱离父辈们那种温饱即可的观念,新的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主流。
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价值理念,如今正在冲击传统电商的领导力,后起之秀虽然不大可能会弯道超车,但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同质泛滥和服务低端肯定是不能满足新消费需求的,未来竞争的就是谁能在当前形势下率先突围,跟上时代思维的变化,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如何赢得市场和消费者
同样是一件衣服,同样是一个面包,人家为什么就能够比你的利润更高,或者凭什么消费者更能接受对手,这是一个永远都在拷问商业模式及经营的问题,搞清楚这个,内容电商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所谓深度化,即指依据市场方向深耕细化,同时在渠道经营上获得更加广泛的渗透。电商本身的优势在于互联网资讯的高效传播,渠道方式是非常具备开放性,但在当前极致竞争的行业背景下,平台已经不能再把单纯的高效接触当成一个主要优势,那么深耕就成为一种必然。
那么究竟什么是深度内容?其实最近这些年已经有一些大电商平台开始突破瓶颈,以交互性和多样化供给商品,比如盒马生鲜和抖音带货这样的形式非常具有开拓性,前者的作用是将线上线下融通对接,以需求串联供给的空白空间,这是一种较为人性化的消费市场供给思路。后者则着眼于年轻人对于眼球经济的聚焦,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支撑下有效切入年轻人的潮流生活,这是非常个性化的新渗透方式。
从本质上说这都是电商深度化和个性化转型的尝试,当然由于商品特性的不同,效果也并不一致,但这种尝试说明行业头部正在引领新的内容形式。
关于价值,在商业理解上可以被认定为市场利润或者优势门槛,只不过如何取得利润和优势门槛,除了上述特色内容深耕外,仍需专注于竞争环境下的商品质量。过去电商经营不仅渠道混乱,商品质量更是堪忧,每年的315晚会都会出现电商方面的问题,而且多半都集中在粗制滥造和制假售假上,这不是一个小事情。
消费者的认同感是任何市场走向成熟的衡量标准之一,如果人们的消费体验观感不佳,无论你披着什么样的高科技外衣亦或什么样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都无法产生正面反馈,聚焦质量是电商市场深度化的经营核心,野蛮生长虽然可以带来体量和一些发展空间,但对于长久发展来说并不值得提倡,特别是在竞争同质化如此剧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行业秩序不彰,放纵平台规则,那么终将会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抛弃。
换句话,如果想要在消费深度化需求上有所突破,那么必须要立足于更好地塑造商品,谁赢得了消费者,谁就赢得了红海竞争中的优势席位。
营销不可本末倒置
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者在这次深度化转型过程中,明确知道自身的地位和发展需求,大部分电商依然沿袭传统的商业竞争模式和想法,成本战、价格战、营销战依然是他们优先考虑的方式,因为在成本下沉的今天,这些手段往往最能起效,也最缓解他们面临的竞争困境。
最近这些年铺天盖地的“宣传战争”,表明各大平台决策者们意识到了现实的困境,同时也确实在着手解决,但很可惜他们的方向都错了。他们透过庞大的营销策略和渠道压榨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和讨好消费者,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商品消费确实很注重价格差异的获得感,但如果商品体验负面,即便价格消减消费者也是不买单的。打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副网球拍,两个电商平台销售,在A平台的价格减让10%,并且质量不变,而在B平台则凭借各色优惠卷和价格减让20%,但是这个减让额度让供给商无法生存,以至于改变了球拍的质量。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的获得感会让他们选A还是选B?粮贱必定伤农,那么吃到杂谷的几率就会提升,这会让消费者体验差上十倍,甚至可能无法使用。成本、价格、营销,这些东西构成商品的一部分,但质量才是保障所有环节能够最终受到认可的根本。
当前电商市场最大的竞争误区就在于过于强调表面的商业逻辑,极少有从根本上去保障价值的立足点,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的市场竞争模式,最后很有可能会丧失行业进步的转型空间,从而陷入恶性竞争的死循环中。
成本战、价格战、营销战,换不来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商应该思考在这个时代如何把握住自身,踏踏实实把平台服务做精细,把消费市场下沉,形成独特的经营渠道,引导所有相关产业链向优质化发展,否则一味执迷于手段和技巧,必然形成本末倒置的恶性竞争。
电商的未来是价值为王
下一个时代必然是价值为王,电商的时代,商品的时代,消费的时代,这将串联起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部分。竞争不是坏事,市场化必然需要激烈的竞争,只有在竞争中淘汰坏的,好的才会迎来市场风口。
但凡商业,注重利润和生存是天经地义的,在一个泛化商品时代,实现优质生存和高效利润是转型背后的驱动力。
电商本身作为一种非常高效便捷的优质渠道,在过去二十年里确实提升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商品社会的巨大繁荣,这一点功不可没。如今它正在面临着考验,同质化和野蛮成长带来的问题,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根本障碍。当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未来的中国经济,我们就可以用宏观去参照微观,从而看清在电商这个商品经营领域,价值化、个性化、深度化必然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
如今的电商依然缺乏行业规范,很多现象都反映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是未来要持续关注的要点,如果能够立足优质产业链和服务消费者,专注务实、用心、精细、优质,最终必将在互联网的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电商产业的巨大跃进。